近日,中美达成一项合作,在中美关系如此紧张的时刻,此举可谓罕见,而这背后其实也隐匿有美国对华政策的转向。
据8月26日环球网报道,中国证监会、财政部已经与美国监管机构签署审计监管合作协议,确认于近期启动相关合作。
当前正值中美关系紧张之际,尤其是考虑到就在不久前,因为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窜访中国台湾一事,中方作为反制,还主动切断了与美国政府的多个合作项目。显然,在这个时候中美之间却能达成一项合作,实属罕见。
不过这一点其实也并不意外,中美虽说关系紧张,但双方都不愿意就此放缓经济发展,中美两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合作前景巨大,这次合作,本质上也是强化中美金融合作,对于两国企业投资、上市、管理等方面都有一定积极意义。
但尽管如此,却并不能仅凭这一点说明中美两国从此“握手言和”了,须知就在近日,美国才一次性拉黑了7家中企,而且主要针对的都是中国的航空航天企业。
美国的表现就是这么反复无常,哪怕在和中国开启新合作项目的同时,也不忘记对中国“捅刀子”,当然,在看似反复无常的举措之下,其实隐藏的是美国政府对华政策的转向。
在过去的几年里,美国为了打压中国,曾经竭尽全力,意图对华“脱钩”,以此实现既能打压中国,自己又不会遭到因失去中国市场而导致的反噬。然而结果证明,美国无法对华“脱钩”,就算在美国经济状况尚可的时候,“脱钩”也会对美国造成难以承受的打击,更加不要提现在美国自身本来问题就很严重。
全面“脱钩”是脱不成了,而从近期美国政府的行动来看,美国已经调整战略,从全面“脱钩”改为精准“脱钩”,在一些次要产业,尤其是美国离不开中国的产业上,强化与中国合作,保证美国自身的利益。而在重要产业上则对中国展开封堵,比如此前一次性拉黑中国7家中企,大部分都是航空航天企业,航空航天是中国追赶美国最迅猛的产业之一,已经对美国的优势地位构成了挑战,还有美国近年来竭尽所能意图按死的中国半导体芯片产业,这些都是美国未来要打压的。
所以,除非美国未来遭遇到什么前所未有的打击以至于美国已经完全无法再针对中国,不然美国必定会继续对中国的关键产业展开措施,对此,中国必须要未雨绸缪。
如何未雨绸缪呢?其实说起来也不难,美国要精准打击中国的关键产业,其主要手段,无非就是利用美国的霸权,促使一些中国现阶段必需的美西方专利产品上施加禁令,让中国难以发展下去,就好像美国近年来,一直竭尽所能,迫使荷兰方面不得将光刻机出口到中国市场一样。
而对此,中方所能做的,就是加快科研脚步,尤其是在一些关键产业上,尽可能摆脱对美西方专利技术的依赖,这样哪怕美国施加了禁令,中国也不再担心。或者尝试掌握同等话语权,保证虽然自己少不了美西方的专利,但美西方同样少不了中国的专利,最后构成专利交叉授权的局面,这样美国也就没办法对中国施加禁令。
虽说中国目前已经在很多产业,比如通讯技术、互联网上实现了几乎不再依赖美西方专利,但是还有很多关键技术,中国仍需追赶,这方面最具有代表性的无疑是芯片。对此,中国所能做的,就是加快追赶脚步,无论通过直线追赶还是弯道超车,中国都必须尽早建立自己的专利体系,令美国的打压政策失效。